在“面向全體學生”和“倡導探究性學習”的理念影響下,師生互動、生生互動已經(jīng)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(tài)。然而,在熱鬧的背后,低效的教學現(xiàn)象仍然存在。針對課堂實際操作中教學互動存在的誤區(qū),我們提出以下幾個應對策略。
第一,教師應落實新課改理念并提高專業(yè)素養(yǎng)。課堂上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,都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在課堂分組討論時,教師可以將自己定位于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,參與學生的互動,在學生發(fā)言時,做一個忠實的傾聽者,還可以適當示弱向?qū)W生請教;課堂上不打斷學生的發(fā)言,不強行糾偏,以親切、隨和、平等的態(tài)度來組織教學。在多元有效的互動中,師生的見解、知識閱歷、生活經(jīng)驗、個體獨特的感受交織在一起,最終共享互動成果。
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專業(yè)素養(yǎng),必須整體把握教材,確立自己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、難點。范例教學理論的發(fā)展者克拉夫基認為,教師備課時,應當領會教材內(nèi)容,既要作為一個教材編寫者,明確所編寫教材的目的、要求、本質(zhì)、結構及各部分關系,又要作為一個學習材料的學生,去發(fā)現(xiàn)其中對于一個學生來說可能存在的難點與問題。
第二,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選擇恰當?shù)幕有问健S袑<抑赋觯挥挟敻行暂斎牒蛯W生現(xiàn)有認知結構之間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時,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最大化。有效的問題能催生互動。在問題的刺激下,學生求得問題答案的欲望被有效地激起,問題引領的課堂有效互動得以順利展開。教師把這些外延很大且具有發(fā)散性的問題拋給學生,就如把學生置于一個偌大的可以自由活動的領域,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大膽思考,擴大了互動的空間和互動的需求。
課堂上教師通過調(diào)整教學雙方的活動,選擇恰當?shù)恼n堂互動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,能使課堂成為有效的教學互動場所。教師的巧妙設計,很好地帶動師生之間、生生之間的討論,引發(fā)實質(zhì)性的教學內(nèi)容互動。
第三,組織好學生的預習并經(jīng)營好師生關系。在許多情況下,課堂上的互動結果不能實現(xiàn)教學的預期效果,除去教師自身的因素外,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沒有預習,沒有進行充分的“思維預熱”,是影響學生與教師以及同學之間進行有效互動的重要因素。教師應重視培養(yǎng)學生預習習慣,把預習當成一種資源。
非智力因素結構對認知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,在問題解決中起著“指揮”和“控制”作用。我們常說“親其師,信其道”,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語言要親切、要有耐心,在學生犯錯誤時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,而且在課外要做到像朋友一樣幫助、關愛他們。只有在良好的師生關系支撐下,學生才能積極、主動、自覺地參與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。
第四,注意情景設計,讓學生有話可講。我們知道每個人只有對自己所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產(chǎn)生并發(fā)表意見和觀點。因此,努力營造出貼近學生生活和經(jīng)驗的“原生態(tài)”教學情境,能促使學生用眼看、用耳聽、用手做、用腦思考、用心靈去感受,能使他們與情境融為一體,讓每個學習者對探究的課題都能夠“有話可講”,切身體驗到學習的快樂。
第五,互動面向全體學生,讓學生有話“能”講。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“學習與生活的共同體”,應該給予每個學生交流和表達的機會,絕不允許任何霸占課堂的行為出現(xiàn)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面向全體學生實際上是關注特殊學生。我們的做法主要有:一方面在討論一個話題時,主動提問學生“你是怎么看的?”“你有什么問題?”等;另一方面當學生有提出問題或見解時,主動征詢其他學生的意見,“他講的是否有道理?”“你有不同的意見或有什么補充?”等。
了解最新教育動態(tài),如何提升教育效果,如何運營教育網(wǎng)校,教育同行交流……歡迎點擊標題下方微學云平臺,查看并訂閱“微學云平臺”公眾號,或掃文章下方的二維碼。微學云平臺精選最有價值的教育資訊,每日按主題為您推送,節(jié)約您的寶貴時間。